前言
就像windows有download , program …
linux也有類似的檔案樹架構
但是linux有截然不同的分檔標準(繼承於unix標準)
並稱為FHS (Filesystem Hierachy Standard)
這標準雖然讓資料夾看起來凌亂,但是是在"share the common resource” 下最有效率的架構
linux架構與mac類似 (同源於unix),但與windows有很大的差異
root 的資料夾功能簡介
bin,sbin
也就是存放binary執行檔的地方 cat、ehco 等常見指令的執行檔存放於此
sbin 則是system binary
是給有權限的人存取使用的重要執行檔放於此
boot
重要的地方,OS boot loader使用的資料夾
亂動可能導致整個OS崩潰
dev
device相關的存放於此
linux視所有東西皆為file
比如鍵盤、cpu 接在這裡
etc
configure file 會放在這裡
比如apt資料結,裡面會有source的list
home
各user存取自己資料的地方,每個user都有一個並只能存取自己的
lib (lib32,lib64)
library的binary檔
media 、 mnt
額外的儲存裝置,比如隨身碟
通常media交給OS
mnt才會自己設定
opt
optinal VPN、virtual box …等應用程式會放於此
proc
存放關於process的pseudo file
比如每個process在此都有名為他們ID的資料夾
裡面存放關於他們的資訊(比如記憶體指標 .. OS學的那些)
也會有cpu相關的資料 cat/proc/cpu
root
root user 的 home
run
算是暫存的資料夾
裡面放reboot或shut down就會清空的資料
snap
snap application 會放在這
srv
server相關的資料 別人取用server資料會放在這裡
sys
與kernel相關的資料會放在這裡
tmp
也是暫存的資料夾,不過是以session為單位
比如還沒儲存前的文字處理器,會暫存於此
usr
user application space user安裝的應用都會放在這個資料夾
這裡的資料通常都不會影響系統
(usr/bin , usr/sbin , usr/local/bin usr/share…)
var
variable
會隨時間增加的資料
比如var/log , var/crush